警惕新型诈骗!收到这种“银行卡”立即剪碎

_哔哩哔哩_bilibili 2025-07-22 18:31:36 来源: 原创

收到这种“银行卡”,立即剪碎!

看到下面这张卡

您能分辨出真假吗?

诈骗分子为了骗钱

又有了新套路!

而且这一次骗术的迷惑性

真的非常强!

警惕!假冒“精准扶贫银行卡”

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

近期

大兴区某银行向警方报送了一起

假冒银行卡诈骗的案件线索

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

以假银行卡设局

需特别警惕

有必要把骗子的手法

告诉家里老人!

案件回顾

近日

一名70岁老人持一张印有

“XX银行”“精准扶贫”标识的银行卡

如下图所示↓↓↓

到银行柜台查询“400余万元余额”

遂到银行查询确认

银行工作人员核查后发现

此卡为假卡

并无该卡相关账户信息

确认老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

原来

这张卡是一家陌生公司邮寄给老人的

对方声称这是“养老补贴专用卡”

可领取大额补贴

以“制卡费”“保费”为由

诱骗老人支付了1000余元

还套取了老人及其家人的信息

为了让老人信服

该公司通过一个虚假APP

向老人展示了卡内“400余万元余额”

及“金条、空调”等“赠品”

老人对此深信不疑

因此才有了到银行取钱的一幕!

  骗术特点

  1、伪造带有银行、政府项目标识的假冒银行卡,伪装成“补贴卡”“福利卡”。

  2、以“激活卡”“手续费”等名义索要费用。

  3、虚假APP配合假卡,虚构“余额”“赠品”增强可信度。

  4、借机套取个人信息,为后续诈骗铺路。

  警方提醒

  1.正规银行卡需本人到银行办理,陌生邮寄的“专用卡”多为假卡;

  2.凡是让先交钱才能用的“银行卡”,必是诈骗;

  3.遇可疑卡片,立即到银行核实或拨打110报警。

  (平安北京微信公众号)

zaiyinruyibaotanpanhou,chulebaozhengyibaomaidanjingjixingwai,yejinlibaozhengyaoqidehelilirun,yituidongyaoqideyanfachuangxin。zheduiyunaxieyihuodechaoelirunweimubiaodeyaoqieryan,jiangmianlinyanjuntiaozhan,youqishimianshangdeyixiebaolidedujiayaopin,lirunkongjiankenengshoudaodaji。在(zai)引(yin)入(ru)医(yi)保(bao)谈(tan)判(pan)后(hou),(,)除(chu)了(le)保(bao)证(zheng)医(yi)保(bao)买(mai)单(dan)经(jing)济(ji)性(xing)外(wai),(,)也(ye)尽(jin)力(li)保(bao)证(zheng)药(yao)企(qi)的(de)合(he)理(li)利(li)润(run),(,)以(yi)推(tui)动(dong)药(yao)企(qi)的(de)研(yan)发(fa)创(chuang)新(xin)。(。)这(zhe)对(dui)于(yu)那(na)些(xie)以(yi)获(huo)得(de)超(chao)额(e)利(li)润(run)为(wei)目(mu)标(biao)的(de)药(yao)企(qi)而(er)言(yan),(,)将(jiang)面(mian)临(lin)严(yan)峻(jun)挑(tiao)战(zhan),(,)尤(you)其(qi)市(shi)面(mian)上(shang)的(de)一(yi)些(xie)暴(bao)利(li)的(de)独(du)家(jia)药(yao)品(pin),(,)利(li)润(run)空(kong)间(jian)可(ke)能(neng)受(shou)到(dao)打(da)击(ji)。(。)

10000元人民币只能在伦敦蜗居!?英国房价太夸张了!

  从2012年《中国人太多了吗?》到2014年再版《中国人可以多生!》,从人口经济学著作《人口创新力》到人口科幻小说《永生之后》,再到最近《人口战略》的推出,十余年间,梁建章不断深入研究人口趋势,他的微博、专栏等发声渠道,几乎都被“人口”所占据。

推荐内容

精彩推荐

产品推荐

weiwei有点东西
¥
368.00
4.6分
首套与二套房贷利率差
¥
358.00
4.9分
5 月百城新房价格止涨转跌,二手房跌幅扩大,房地产市场现状如何?「以价换量」会成为趋势吗?
¥
3588.00
4.6分
这是不是你要的尴尬
¥
5280.00起
4.5分
梦中的那片海开播收视率
¥
3399.00
4.7分
直击|俄乌冲突:基辅本月已遭15次空袭,俄方实施白天袭击
¥
578.00起
4.8分

最新评论

新程序